Mick

Mick

日本東京,2024 年 10 月 9 日 —— 本田汽車公司今天舉辦了 “2024 年本田 0 技術會議”,並介紹了一些將應用於本田 0 系列的下一代技術,本田 0 系列是本田計劃從 2026 年開始在全球市場推出的全新電動汽車系列。

本田 0 系列的開發採用了本田從 “零” 開始的新思路,並採用了電動汽車開發的新方法 ——“薄、輕、智”。通過這種開發方法,本田將通過其電動汽車提供五大核心價值。

1)引起人們共鳴的藝術設計

2)確保安全和安心的自動駕駛 /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DAS)

3)物聯網(IoT)和互聯技術讓電動汽車成為人們的 “空間”,賦予電動汽車新的價值

4)與車輛融為一體的駕駛樂趣

5)出色的電能效率表現

今年 1 月在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舉辦的 CES 2024 上,本田發布了本田 0 系的兩款概念車 ——Saloon 和 Space-Hub。本田還宣布計劃在 2026 年推出 Saloon 的量產車型。這款量產車型將接近 Saloon 概念車,定位為本田 0 系的旗艦車型。此外,本田還宣布計劃在 2030 年前在全球推出共計 7 款本田 0 系車型,包括小型、中型和大型車型。

本田計劃在 2025 年 1 月舉辦的 CES 2025 上發布全新本田 0 系車型,該款新車型將是本田 0 技術會議期間推出的技術和電氣化概念以產品形式體現的車型。

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 Toshihiro Mibe 的主題演講
首席執行官兼董事會主席 Toshihiro Mibe 的主題演講
<Honda 0 Tech Meeting 上推出的新一代技術>
輕薄
本田將通過 “薄型” 開發方式,在電動汽車時代繼續重視並實現 M/M(人最大,機器最小)理念,致力於通過低車高、短懸垂的原創造型設計,為人們提供舒適的 “空間” 等電動汽車新價值。

通過 “Light” 開發方式,Honda 將努力實現 Honda 獨有的運動駕駛體驗和世界頂級的電能效率性能,這也是 Honda 一直致力於造車的目標。

新開發的專用電動汽車平台
本田採用 2.0GPa 級熱沖壓材料(超高強度鋼板),開發了新的 EV 平台,實現了薄型化、低高度化,兼顧了乘員的安全和安心。此外,結合採用薄型電池組和新開發的小型 e-Axle,本田獨創的低地板技術通過將重型部件放置在車輛的低位和中央位置,實現了低重心和低慣性。這可以穩定車輛行為並實現運動駕駛。

新開發的專用電動汽車平台
新開發的緊湊型 e-Axle
本田在混合動力汽車 (HEV) 開發過程中積累的電機和逆變器技術將應用於電動汽車,以實現緊湊而高效的 e-Axle。逆變器尺寸縮小了約 40% *1,這使得實現水平佈局成為可能,即將逆變器與電機並排放置,這在過去是很難實現的。有了這款緊湊型 e-Axle,將同時實現低高度造型和最大化座艙空間。

新開發的緊湊型 e-Axle
薄型電池組
通過採用 Megacasting 和 3D 攪拌摩擦焊接 (FSW) 技術, IPU(電池)外殼將變薄約 6% *1。此外,通過採用旨在分散碰撞衝擊的車身結構,保護電池所需的額外空間將減少,從而為安裝電池提供更大的空間。借助這些技術,將以最高效率安裝更輕更薄的電池組,有助於延長本田 0 系列車型的續航里程。

此外,本田還利用 500 萬輛本田汽車(主要是混合動力汽車)的駕駛數據,應用電池退化診斷和預測技術,努力將電池容量(續航里程)的下降限制在使用 10 年後不超過 10%。

薄型電池組
主動空氣動力系統
本田開發了主動式空氣動力學系統,該系統會根據車速等因素自動啟動前空氣導流板。前空氣導流板安裝在地板下,可降低所有車身類型的空氣阻力,包括車身高度較高或造型易受空氣阻力影響的 SUV 等車型。該系統除了可在不影響日常可用性的情況下降低駕駛能耗外,還可使車輛發揮高下壓力性能,並有助於提高車輛的直線穩定性。

全新車身剛度管理,實現高行駛穩定性和輕量化
採用新的轉向穩定性指數,可實現動感十足且令人振奮的駕駛體驗,該指數可在轉彎時彎曲車身以控制每個輪胎的負載。與最初的本田電動車相比,簡化的車身結構還有助於整體車輛重量減輕約 100 公斤(220 磅)。

全新車身剛度管理,實現高行駛穩定性和輕量化
實現 “薄” 和 “輕” 的生產技術
智能動力單元(IPU)外殼生產技術的進步
IPU(電池)外殼生產線將採用 6,000 噸級巨型鑄造機(高壓高精度鑄造),從而將零件數量從 60 多個大幅減少到 5 個。此外,通過將每個 EV 車型尺寸不同的專用 IPU 外殼零件與使用 FSW 技術的通用零件連接起來,可以高效生產各種 IPU 外殼。這將提高整體生產效率並限制所需的資本投資。本田將繼續推進這些生產技術,包括將來將其應用擴展到大型鋁鑄件車身框架零件。

實現車身輕量化的技術進步
通過採用世界首創2 CDC 連接技術3,可擴大輕量化、高強度材料的使用範圍,通過減輕車身框架重量,提高電氣效率性能,同時提升被動安全性能。

電池組裝配線生產方法的進步
電池組裝配線將採用新開發的電池生產系統,以實現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本田柔性電池生產系統通過 AGV(自動導引車)連接多個電池,並可靈活組合生產流程,可靈活調整以適應生產模式的變化和生產量的波動。

明智的
本田將運用迄今為止積累的知識,進一步推進智能技術,打造原創的軟件定義汽車(SDV),使汽車本身更加智能。具體來說,本田將開發原創的車輛操作系統,並隨著網聯技術的發展,通過應用針對每個客戶優化的智能技術,努力為客戶提供新的出行體驗。

即使在客戶購買車輛之後,本田也會通過 OTA(空中下載)更新不斷添加 / 升級​​車輛功能,並將車輛升級為本田獨有的更具吸引力的產品。

明智的
Honda 將以 “Wise” 開發方式推進的四大重點項目
●AD/ADAS(自動駕駛 /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本田正在開發其 AD/ADAS,旨在通過支持安全、無縫的出行方式提供 “讓人們想更自發地外出的體驗”,讓人們不僅在駕駛時,而且在從家到目的地的整個途中都能安心享受。

自動駕駛 /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2021 年,本田將 3 級自動駕駛設備投入實際使用,推出了配備 Honda SENSING Elite 的全新 Legend,該車符合 3 級自動駕駛(免視)的要求,即在有限區域內進行有條件駕駛自動化。本田 0 系車型將採用利用 3 級技術的 AD/ADAS 技術,為更多客戶提供更實惠的自動駕駛汽車。此外,本田 0 系車型將配備一個系統,該系統可以擴大駕駛輔助和 3 級自動駕駛(免視)的駕駛條件範圍。這一擴展將從高速公路交通擁堵時可用的免視技術開始,然後將通過功能的 OTA 更新繼續進行。本田正在進一步推進其 AD/ADAS 技術,例如基於 LiDAR 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傳感、對所有周圍環境的高清攝像頭傳感以及安裝與本田原創 AI 和傳感器融合兼容的高性能 ECU。

此外,本田獨創的 AI 技術將美國 Helm.ai 的無監督學習 * 4 技術與經驗豐富的駕駛員的行為模型相結合,使 AI 能夠以較少的數據量進行學習,並提供高度準確的駕駛輔助。這將使系統即使在駕駛員 / 車輛不熟悉的道路上行駛時也能準確預測風險並順利規避風險,從而使本田能夠迅速擴大自動駕駛和駕駛輔助的範圍。

通過推進這項技術,本田將努力成為全球第一家將移開視線功能的應用範圍拓展至所有駕駛情形的公司,並提供更安全的 AD/ADAS,讓客戶更加安心。

自動駕駛 / 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駕駛的樂趣
在推進自動駕駛技術以實現更高安全性和安心性的同時,本田也在推進其原創的車輛動態綜合控制技術,該技術無縫連接各種控制技術。借助此技術,本田正努力提供下一代電動汽車獨有的 “駕駛樂趣”,這將實現一種運動和令人振奮的感覺,這種感覺來自於駕駛員身心與車輛的融為一體的感覺。通過採用線控轉向系統,將對方向盤、懸架和制動器等所有線控設備應用綜合控制,使駕駛員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操控。

此外,通過應用 Honda 通過開發獨創的機器人技術積累的基於 3D 陀螺儀傳感器的高精度姿態估計和穩定控制,車輛行為將在不穩定之前得到穩定,從而實現平穩轉彎。加速時,電動機和制動系統將協同工作,及時準確地控制輪胎抓地力,確保在各種路面上都能穩定、舒適地加速。

駕駛的樂趣
●能源管理
本田 0 系列車型將原本為 HEV 開發的電池管理技術與新開發的包括電池熱管理在內的熱管理技術相結合,提供舒適的座艙空間和高度實用的續航里程,以適應客戶的用車方式。具體來說,通過提高動力裝置的效率,在 EPA 模式下的續航里程將達到 300 英里級別。

此外,為了應對冬季天氣,當擔心使用加熱器等設備會導致續航里程下降時,車輛將使用以人為本的溫度敏感度指數,實現舒適性和節能並存。通過使用輻射加熱器(通過輻射熱加熱車廂空間)和熱泵的高效運行,將供暖設備的功耗降低約 13% *1,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能耗。

能源管理
●數字用戶體驗(UX)
本田致力於通過智能和數字技術,提供全新、激動人心的電動汽車出行體驗,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壓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駕駛和車內樂趣。為了為客戶提供無壓力的車內體驗,本田將徹底簡化車載信息娛樂 (IVI) 系統的操作,並不斷改進針對每位客戶個性化的語音助手支持。此外,通過基於圖像識別增強對情況的理解以及利用本田獨創的行為預測算法,車輛將能夠理解用戶的情況和意圖,並主動為每位客戶提供優化的建議和支持。

在駕駛和車內享受方面,本田將領先於時代地運用快速發展的 IT 技術,提供廣泛的內容,不僅包括 1)使電動汽車作為移動 “空間” 更加有趣的娛樂服務,還包括 2)為喜歡駕駛的用戶提供更多樂趣的內容,以及 3)利用 XR(擴展現實)技術 * 5 將車內人員與車外人員聯繫起來的 “虛擬拼車體驗”。

通過這些數字化 UX 技術,本田將為其下一代電動汽車創造 “駕駛、使用和連接的樂趣”。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